普朗克常数是一个基本物理常数,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于1900年在建立黑体辐射定律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而发现,后经物理实验证实。目前的实验测量结果为:h=6.62607015×10^-34Js.
一,普朗克常数的四种物理学旧意
量子力学发现了普朗克常数具有的四种直接性物理含义,反映了微观物理世界中相关物理量之间的物理关系。
完备时空理论(UPHY)基于引力子物理特性一般解和宇宙诸物理量统一解,发现了普朗克常数具有的六种新的物理含义,反映了引力子特性及引力子与宇宙总体物理量之间的物理关系,也是反映了甚微观物理世界与宇观物理世界之间具有的相应物理关系。
从以上论述可知,普朗克常数是一个普适于宇宙的甚微观、微观和宇观三个物理层面的物理量,也是直接性物理含义最为广泛和丰富的一个基本物理常数。因而可将普朗克常数视为一个超级物理常数,以彰显其在物理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三,普朗克常数的求解方法和理论值
在UPHY理论体系中,普朗克常数与万有引力常数、玻尔兹曼常数、光速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气体常数、恒量长度、恒量时间、恒量质量、恒量电流强度、恒量温度等物理量一样,同属恒量物理量,其理论值可根据完备物理常数定理统一求解。根据该定理可理论求解普朗克常数:
普朗克常数的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微小差异,这缘于观测介入不可避免地会对被观测物理量产生干扰。
附录 完备物理常数定理
本文作者:张志强,系UPHY创建者。